醫療信息化,核心在于醫院科研管理系統升級
醫療信息化,核心在于醫院科研管理系統升級
今年,衛健委統計信息中心主任張學高提出:從人才建設、標準建設等四方面扎實推進2019年醫療信息化工作。據了解,醫療衛生信息化是“十三五”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重心。在政策的推動下,近年來醫療信息化發展迅速。有業內人士預測,2019年中國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將接近600億元。對此,康拓普認為:醫療信息化的高速發展,核心在于推動醫院科研管理系統的升級,因為只有人才和成果才是幫助中國醫療行業追趕歐美的基石。
科研水平是一家醫院的核心競爭力
從患者的角度出發,他們衡量一家醫院牛不牛,關鍵就是看醫院的技術水平、科研成果、醫生實力。因此,人才團隊建設、技術創新應該成為醫院管理者的主要抓手。醫療創新離不開科研,學術價值的成果轉化則離不開科學化的管理體系。
對于醫院的科研管理部門來說,一方面是要創新項目管理思路,另一方面則是從組織申報工作開始,就為科研團隊提供源頭保障,以確保項目的質量。好的開始只是成功的一半,不僅是課題項目的申報,在科研經費和科研成功產出管控上,也要做到清晰、透明化的全程管理。那么,醫院如何進一步整合資源和流程,實現高效的全過程信息化科研管理?
目前的管理模式存在弊端,醫院科研管理系統急需升級優化
目前的科研管理系統并不適合時代需求。縱觀國內外絕大多數科研管理系統,基本都是從科研管理流程出發,對線下的科研流程采用信息化手段復制到線上,以管理為主要理念來完成科研相關工作。此類的管理信息系統,在實際運用過程中,存在眾多的不足,管理模式僵硬,缺乏人性化的管理,沒有互動性,信息利用率偏低,系統無法實現服務理念,無法為醫療科研工作者提供高效的助力。
而現代醫院的科研管理信息化,包括科研課題、成果、學科人才建設、學術造詣等方面。醫院科研工作與臨床工作同樣具有:數據龐大、類型繁多、涉及面廣等特點。要提高醫院科研水平,改進科研管理質量:
一方面,要發展優勢資源,促使醫院醫、教、研共同發展;
另一方面,在科研管理上要達到信息共享,資源共用,并從科研工作的每個環節進行管理控制,有效杜絕抄襲、偽造等學術造假行為。
要實現這樣的目標,就需要一套有效的、系統的全生命周期科研管理系統,從科研管理的每個模塊,深入到各個細節,實現科研全生命周期的精細化管理,改善科研工作中“有題無人”或“有人無題”的現狀,為醫院信息化建設整體提供數據支持,搭建起與醫療、績效、考評等多方位管理層面的高速通道。